近期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8月31日表示,当前肉类供应有保障,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
有关生猪复养,其表示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的部署要求,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稳定基础产能,支持养殖场户补栏增养,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优化种猪跨省调运检疫程序。
同时,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扶持政策,尽快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规模养殖场临时性生产补助、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养殖场户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实到位。
近期政府主办的《农民日报》也发布了生猪复养相关技术文件,指导有意向的养殖人进行复养。
以下是原文的简单摘抄。
早期发现与精准检测
为尽早发现ASF疫情,首先要让猪场全体员工熟悉ASF的临床症状。了解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养猪场户、屠宰场点、生猪交易场所、无害化处理场等情况,密切关注周边生猪异常死亡情况,及时发现疫情隐患。
时刻关注本猪场各个环节的猪只异常情况,包括猪只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体温变化、体表变化和经产母猪表现等。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采样送检(采样优先顺序:鼻腔拭子>唾液>阴门拭子>肛门拭子)。
构建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
提高防控意识,树立入场隔离消毒意识,明确净区与脏区,加强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
设置多层隔离,建立层层消毒。建立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场位置应选择人员稀少、偏僻安静的区域。距离公路、铁路主干线1000米以上,远离居民生活区,距离其他养殖场及屠宰场2000米以上。
建立严格的人员、物资(包括大宗物品、精液等)入场程序。配备猪场内转运车辆,外来车辆禁止入场。在距猪场1-3公里左右建设标准化的洗消中心,并配备车辆烘干装置,配置专门人员对外来车辆进行清洗消毒。
健全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猪场内部布局、生产管理、消毒措施、粪污处理等。猪场严格进行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
做好科学实施日常监测。
规范实施消毒及污染源消除。
做好复产前的风险管理
以下是复产消毒方案基本要求
1,消毒前应将所有有机物(分泌物、毛发、粪尿、死猪组织)完全清空。
2,所有表面全面经过清扫、清洗、擦拭、干燥之后开始进行消毒。
3,消毒顺序由内到外,依次从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厂区环境进行。集中力量开展全场大消毒,防止各区域交叉污染。
4,可使用火焰喷枪对猪场地面及表面物体进行消毒。表面光滑的物体经3-5秒钟火焰消毒可以达良好的效果;粗糙的地面或区域应适当增加消毒时间。
优化种猪繁育模式,保障种源供给,严把饲料关,改造猪舍,优化生产管理。